雖然目前已經有短期的職涯方向,但其實一直覺得之所以會定下這個方向只是看上了它穩定的性質,而非我自己真的想從事這個工作,因此就使用了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和一間職涯顧問公司合作推動的免費職涯諮詢方案,希望能從過程中更確定自己的方向。
服務簡介
很幸運地剛好臉書滑到這間公司的推播貼文~這個服務只限雲嘉南地區的民眾(少數覺得住嘉義幸福的時候!?不過我還有看到一些類似的服務不限地區的,只是因為這個有官方協辦還有公開師資所以我選這個XD),專門協助待業中的青年,除了職涯諮詢服務以外,還有履歷健檢跟面試加強的部分。職涯諮詢部分次數最多四次,每次一小時,費用免費,真的感謝勞動署對待業青年的用心~覺得現在有不少幫助待業青年的活動!不過可能因為今年疫情影響,需要這個服務的人變多了,所以排很久才輪到我😅業師的師資主要是職涯顧問跟有生涯諮商專長的諮商師,看了覺得滿滿專業感👍
諮詢過程
這次的諮詢經驗相當好,覺得業師幫助我釐清自己的很多層面,進而讓我對未來更有明確的方向感👍以下幾點是在這次過程中主要的收穫:
🐑釐清個人特質:
我一開始的主要問題是覺得自己最想做的職業被自己和旁人都認為特質不適合從事,所以我只好妥協以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為目標。業師給我一個觀念:與其從別人的角度來評估,不如自己去做做職涯測驗,因為別人看到的可能不是自己全部的面向。業師建議我做的測驗是「何倫碼測驗」,它將所有職業分為六大類,通常是看前一碼或前三碼來了解自己是哪一種取向。
業師是因為在和我對談的過程中,認為我有研究型的特質所以叫我嘗試看看測驗以更明瞭自己的特質,不過我做了1111和104的何倫碼測驗,結果卻不一樣XD因此業師後來也有說,測驗只是一個參考,不要太被測驗結果綁住;另外現在有很多能夠將不同類型結合的工作,並不一定你是某特質就要從事它的典型工作。例如我在104中測出來是研究型,但業師說研究型不一定要當教授或做學術相關工作,或許去做公司的大數據分析,雖然是在業界包著企業型的外皮(?)但實際上這個工作也需要研究型特質的運用。
🐑肯定我的方向:
整個諮詢過程中,我覺得業師很棒的一點是一直給我正面肯定讓我有信心!因為我規劃的可能職涯方向很多,之前其實一直被爸爸說這樣把自己搞太累,且方向不專一會花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成本。但業師說他覺得我提出的那幾項想做的工作其實都蠻符合我的個人特質,我也很會「超前部署」,自己去瀏覽一些相關資料以更了解這些工作的性質等等。另外我其實很擔心自己不適合社交型的工作,但業師問了我社交型在測驗中的分數,其實雖然沒有進前三但就是比第三名少1%而已,而且心理學這個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和人有關的學問,我會對心理學有興趣其實就足以代表我是願意和人互動以及了解它背後的歷程的。
🐑履歷健檢:
這次的諮詢期間剛好碰上我想應徵兼職工作,所以順便請業師提供我一些履歷撰寫的建議,主要是加強自傳的部分。網路上就有看過最好能提出量化數據(例如:讓公司業績成長了幾倍)而非僅是主觀論述,但因為以前的經驗中沒有量化數據可以呈現,其實一直不知道這部分如何發揮。以前我都只寫「擔任系學會秘書使我增加文書能力」,經過這次業師的提問,我才回想起其實在我這屆曾經遇到一個棘手難題:有人質疑通訊錄不合法,還有人拿去做商業用途,我因為此事做了超級法律系口吻的告知書和切結書,後來就代代相傳(?)業師說這個過程中我和他人的溝通交涉、搜尋切結書範本把它改成合用的版本的這些過程,就可以把它寫進履歷裡,便能更加具體的呈現「我從這份工作中獲得什麼」、「為組織帶來了什麼效益」。而且其實這些能力和正職工作中需要學習的能力是一樣的,我以前都一直疑惑「真的可以在履歷中寫社團經驗嗎?」經過這次諮詢,我相信可以了XD
此外,最後一段可以說明自己若應徵上這份工作,針對公司有什麼願景(跟前一段差不多,就是要呈現具體能帶來的效益,只是前一段是「過去確實帶來的」,這段是「未來期望給公司帶來的」);整份自傳以三段為宜,最好不要超過一張A4紙的版面。
🐑不要給自己設限:
現今社會的產業結構變動很快,你不會知道下一個十年什麼產業會盛行起來,也不一定從事的工作就要跟所學科系相關。其實我即將入學的研究所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雖然科系名稱是教育所,但因為必修有統計學的關係,教授說有學長姊去業界做大數據,薪水比教授還高XD又或者例如我對撰寫心理科普文章有興趣,但我規劃把它當作副業發展,另外找一個穩定的正職工作也是一種作法。
諮詢過程中正好經歷了一場面試,我和業師分享我在這場面試中學到很多,因為我發現自己過去太容易自我設限,覺得自己不論是需求特質、經驗、或是排班時間等等在徵才文上看起來不符合,就默默左轉退出,但其實很多東西可以談談看而不是死的,例如這次我本來預期八月中就要開始上班,但面試後他們說九月中才會確定是否錄取XD所以我前面都是自己多想的,而且即使八月就真的要上工,還是可以談談看,如果連履歷都沒有投出去,那就是完全沒有機會。
諮詢心得
我覺得我可能就是很喜歡這種能夠給我建議的諮詢嗎(?)所以比起典型心理諮商那種次數較多、但傾向不給個案明確建議的方式,我比較喜歡這種短期、明確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類諮商(?)但其實後來想想,雖然業師有給我一些明確的建議(例如做職涯測驗),然而更多的時間其實是用在幫助我釐清我的特質,這些特質是我本來就具備但我以前太愛自我貶低所以沒發覺的XD而在我更清楚自己特質的優勢之後,我就會更明瞭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特別注意的是這個「明白自己適合什麼」的過程,是「我自己」去發現而非「業師直接建議我」的(雖然他也有肯定我規劃的那些備選工作都符合我的特質XD),我覺得這個「自我肯定」的過程非常符合諮商理論👍
話說這次是我第一次結案會難過耶XD以前都覺得教科書上說結案會引起的效應是假的😂所以可見這次諮詢真的給予我很多幫助!